科技场馆不再严肃高冷,一片农田、一处工厂,都能承载科普体验;精心设计科普课程,一件重点展品就能拓展为一堂课;将科普秀策划成“连续剧”……为了满足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需求,暑期,本市的科技科普场馆推出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带领孩子们过个“科学暑假”。
污水处理厂变身科普馆每天,18万吨污水汇入北京碧水再生水厂,经过一系列处理变身中水。暑假到来,这家再生水厂的地面景观公园作为科普基地,每周二、四、六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十多年前,这里是一处开放式污水处理厂,运行时难免散发异味、出现噪音。我们改建下沉式水厂,让周边居民终于能打开窗户;又建设了厂区公园,让居民开窗见绿。”该水厂科普工作负责人石睿表示,自地面公园开放以来,这里每天平均有1500位市民到访,其中不乏青少年,孩子们的欢笑声伴随着压水井取水的吱呀声,让公园充满了勃勃生机。彩虹桥的水帘、蓄养水生植物的湿地、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步道等设施,无不展现着污水处理科技成果为市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利用暑期的时间,石睿带领科普志愿团队走入周边街道,邀请200名小朋友围绕生态环保、节水用水等主题,开展小型科普讲解竞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给孩子们普及净水、节水的相关知识,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石睿说。
陨石标本开发科普课程星空博物馆课程负责人芮博超近些天一直忙着“备课”,准备迎接暑假学员。
“我们的科普课程是围绕着馆内的藏品开发的。”芮博超指着陨石切片说,馆内的上百种陨石标本,孩子们不仅能看一看、摸一摸,还能通过偏振光显微镜看到陨石美丽的内部结构。“课程会根据藏品的情况更新。”芮博超介绍,前段时间,馆里新收藏了一块火星陨石,“我们打算借助火星陨石的切片,为孩子们讲解火星的相关知识。”
芮博超曾是一名结构光学工程师,后来转身投入科普领域,希望通过“从娃娃抓起”的科普课程,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找到方向。下个月,他将组织一次百余人规模的观星活动,“利用假期时间,带着孩子们认真地观一次星,相信这能为他们的暑假生活带来科学的气息。”
科学实验秀上演“连续剧”在北京科学中心,一场科学实验秀上,工作人员正在带领观众做“捧火”实验。只见工作人员将手掌完全浸湿后,再涂上注入丁烷气体的肥皂泡。肥皂泡被点燃的瞬间,丁烷气体带动肥皂泡迅速燃烧,但肥皂水这层湿润的“保护膜”又保护手掌不被灼伤。眼看着熊熊火焰燃起,手掌却完全无损,观众刘女士也自告奋勇上台尝试。她说,她和女儿是这里的常客,“这次想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她能成为勇于探索的人。”
这场科学实验秀,以侏罗纪时代为背景,串起物理、化学等多个经典实验。台上,40分钟的表演趣味十足;台下,孩子们沉浸其中,积极参与互动。“孩子们一直在跟着老师思考。”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张军说,科学实验秀主要面向低龄儿童,“我们将科学实验秀设计成连续剧,暑期集中推出,欢迎孩子们来‘追剧’。”
当前,北京持续推进“科技馆之城”建设,开放了多家科技科普场馆。暑期,本市百余家“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在农田、在商圈、在企业……“科技馆”告别了传统模样,用丰富的形态,为观众带来良好的科普体验。
相关新闻中国科技馆
科普活动日均开展360余场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暑假期间,中国科技馆迎来参观热潮。该馆日均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360余场,后续还将开展科学方法特训营、科学体验营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及品牌活动。
步入科技馆大厅,迎面看到的就是天和核心舱结构验证件,孩子们可以直观感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辉煌成就;在“问鼎太空征途”展厅,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尝试航天员模拟训练装置“三维滚环”;在“感触智能魅力”展厅,机器人精准的投篮技术令观众连连赞叹……这个暑假,科技馆最大限度增加展厅活动场次,日均开展月球科考、宇宙漫游、拓片制作等科普教育活动360余场,放映球幕、巨幕等科普电影20余场。
科技馆还为青少年精心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了不起的科学史》系列动画微电影下周一起将在该馆新媒体平台播放。电影涉及理论物理学、脑科学、基因科学、北斗卫星导航、地球科学5个领域,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中最富科学精神的故事,通过短小精悍的篇章、形象生动的动画呈现出来。
为迎接暑期客流高峰,科技馆增设大件行李智能存包柜、母婴室、温水饮水点和急救服务,免费提供童车和轮椅租赁服务,配置外卡POS机方便外籍观众购票。此外,该馆通过流量清洗、实名认证、人机识别、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对票务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同时优化了票务政策,开通候补功能,让观众购票环境更加透明公平、过程更加流畅。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